在11月20日舉行的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,普洱市以排名全省第一、西南地區第二、全國第十六名的佳績,榮獲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稱號。會上,普洱市還有11個單位分別榮獲全國文明村鎮、文明單位、文明校園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。普洱市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中取得的成績,離不開普洱市委、市政府的大力推進,更離不開每一位市民的參與和支持。
秉持“創建為民、創建惠民、創建利民、創建靠民”理念,普洱市將“人民滿意”作為創建工作的最終目標,在全力打造優美環境、優良秩序和優質服務的同時,圍繞疫情防控、公共安全、就業就學等民生事項,加大投入力度,增強創建工作實效,市民對文明城市創建測評的滿意度達到99%以上,人民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。
普洱市積極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、制度化,開展相關活動萬余場,并成功建成一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、廣場、街道,推動核心價值觀宣講全覆蓋,市民知曉率達到95%以上,學校師生知曉率達100%。圍繞“扣好人生第一??圩?rdquo;主題,廣泛開展“傳承紅色基因”等30余項系列活動,打造了“春蕾關愛女童”等9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常態化工作品牌,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。
在創文工作中,普洱市將創文指標轉化為日常工作目標,探索建立了“適用高效、標本兼治”的長效機制,先后制定印發了一系列規章制度,以法規形式頒布實施《普洱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》,為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、有效推進各項創建工作提供了制度支持和法律保障,用政策保證常態長效。同時,推進愛國衛生專項行動,綜合整治環境衛生。
文明城市創建只有起點,沒有終點。普洱市將堅持以人為本,努力建設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全國文明城市,全力推進綠色、通暢、文化、品牌、效率、法治“六個普洱”建設,竭盡全力呵護好、守護好全國文明城市這一金字招牌,讓文明之花從每位市民的心底綻放,將文明之樹深深扎根在普洱大地。
創文故事
走在普洱不怕“丟”
今年11月28日,一男子將一面印有“感謝人民好警察,助人為樂顯真情”的錦旗送到普洱市公安局思茅分局城北派出所民警手中,以表達對民警工作盡職盡責,為其找回走失小孩的感謝。
11月27日14時30分左右,城北派出所接到熱心群眾報警,在某商場門口,有一個兩三歲左右的小女孩找不到家人。值班民警迅速趕到現場,由于小女孩年齡太小無法溝通,民警給小女孩買了糖果,在周邊尋找其家人無果后,將小女孩帶回派出所照顧。一個多小時后,一對夫妻神色慌張地跑到派出所,稱自己3歲的女兒走失了要報案。值班民警立即進行核實,最終確定這對夫婦就是小女孩的父母后,將孩子交給了他們??吹揭患胰藞F聚,民警牽掛的心終于落了地,并叮囑夫妻倆要照管好孩子,千萬不要大意。
農貿市場變了樣
農貿市場作為城市最具“煙火氣”的場所,關乎民生福祉。“從前的銀生市場亂糟糟的,有好多小攤販隨地擺攤,不僅影響出入秩序,食品安全衛生得不到保障,農貿市場味道也不好聞。”景東彝族自治縣銀生集貿市場經營攤主李阿姨告訴記者。
記者走訪時發現,整治后的銀生集貿市場,占道經營、污水橫流、亂擺亂放且路面臟亂等現象沒有了,食品安全衛生宣傳全部“上墻”,經營行為得到進一步規范,為市民營造了更加舒心、更加放心的消費環境。市民紛紛表示,現在到農貿市場買菜,就像進了超市一樣,寬敞明亮、干凈整潔,在這里買得舒心,回家吃得也放心,真好。(記者 劉宣彤)